1957年,中國的經濟領域發生了兩件大事。一是我國基本完成了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;二是“一五”計劃順利完成,我國初步構建起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係。
        這一年的11月,在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江蘇無錫,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作坊改名為港下針織廠。小作坊的創立者叫周林森,他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棉花匠人。
        港下針織廠即是我國知名民企彩神v8的前身,從針織廠創業至今,這家民企已走過62年的歲月。目前,紅豆已成長為一家以製造業為主業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,長期位居中國民營企業100強,產業橫跨紡織服裝、橡膠輪胎、紅豆杉大健康、園區開發商業地產等四大行業。
        某種意義上講,在中國的大型民企中,很難找到像紅豆這樣典型的企業,它幾乎就是一部共和國民企的發展史。它的發展貫穿了共和國經濟建設所經曆的各個階段,從改革開放之前的社隊企業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鄉鎮企業,再到成長為一家麵向世界,營業額超過600億元的現代化大型民企集團。
        這種經曆,讓紅豆與生俱來有一種很多民企所不具備的獨特氣質,既富於創新,也不失曆史的厚重。更重要的是,它正在掌門人周海江的帶領之下,展開一場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的探索和實踐。

匠人精神,一部輕工業史

        新中國的工業發展最初是以重工業為中心的。在“一五”(1953-1957)計劃中,蘇聯援助的156個項目絕大多數都是重工業。它們主要集中於東北、西北和華北。作為原有的輕工業中心,長三角得到的投資並不多。
        缺乏重工業的大規模投資,反倒給長三角特別是上海往西、以無錫為中心的蘇南一帶留出了發展輕工業的空間。這一地區本身就有很深厚的民間工商傳統,也有技術和人才,很多民間工匠曾長期在上海的正規工廠受訓。因此,即便在改革開放前那段特殊時期,無錫的社隊企業依然頑強地在發展。它們多從事紡織、印染和小電機製造等行業。
        港下針織廠就是這樣一家社隊企業。它的廠房是一排兩層樓瓦房,條件簡陋,但在周海江祖父周林森的帶領下,這家企業成為了港下人民公社效益最好的企業。1960年秋天,針織廠產值近6萬元,在當時是一個天大的數字。1970年,產值更一度達到20萬元。
        在特殊的曆史條件下,港下針織廠的經營也並不穩定,多次瀕臨倒閉。但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,這家社隊企業始終頑強地存活了下來,直到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。
        1983年,周海江的父親周耀庭已經當上了村支書,而組織一紙調令,讓他去瀕臨倒閉的港下針織廠上任。很多村民認為,這是去接手一個“爛攤子”:廠裏隻有八台老掉牙的棉紡車,倉庫裏堆滿庫存,工人都回了家。但就是這個“爛攤子”,卻在周耀庭的帶領下不斷“舊貌換新顏”。
        1987年年底,周海江辭去河海大學教師的職務,加入還處在創業階段的紅豆,成為江蘇省首位辭去公職加入民營企業的大學生。1988年7月,江蘇省委機關報《新華日報》為此專門刊發了一篇報道《大學教員周海江到鄉鎮企業展才華》,引起一時轟動。
        除了企業家精神,其實從周林森到周耀庭,再到周海江,紅豆的創業過程之中還體現著一種植根於江南錫商傳統的“匠人精神”。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,在解放前的上海灘,浙江人尤其是寧波人一般從事金融投機和商貿流通,而無錫人一般開工廠做實業家,如榮氏家族,普通無錫人則熱衷於從事技術工作。上海各大工廠最好的師傅,多半都是無錫人。
        紅豆的“匠人精神”一脈相承。在20世紀70年代初,港下針織廠所生產的土布便以質地優良、穿著舒適而遠近馳名。改革開放後,紅豆又成為了國內最早從日本、法國引進設計專家和聯合培養的設計人才的服裝企業之一。同時,紅豆也在國內同行中,率先花巨資從德國、日本引進全球領先的生產線。
        在技術端,紅豆的變革也從未停歇。在彩神v8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的帶領下,“智慧紅豆”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,“智慧設計、智慧產品、智慧供應鏈、智慧全渠道SPA以及智慧管理”等五大體係已開始高效運營。
        紅豆旗下通用股份全鋼工業4.0工廠正在建設,目前密煉車間試投產,半鋼硫化車間已達到黑燈車間運行。同時規劃的全鋼三廠胎胚自動輸送係統將實現胎胚的自動卸胎、輸送、稱重、入庫,全過程無人作業。
        無論是國際化的設計,還是智慧供應鏈的柔性生產以及工業4.0的推進,在周海江看來,創新和變革的終極目的依然指向了“用戶”和“產品”。他說,紅豆的產業板塊橫跨衣食住行,現在還有了紅豆杉大健康,任何一個板塊都與消費者密切相關,因此必須有著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。用最好的設計理念、最好的設備,生產出頂級的產品,提供一流的消費者體驗一直都是紅豆的執著所在。

企業家,一部企業製度史

        按照傳統的工業分類,紅豆所處的產業可以稱為是輕工業。從最初的紡織小作坊,到規模化的鄉鎮企業,再到現在插上了互聯網、物聯網翅膀的“智慧紅豆”,紅豆是一部中國輕工業的技術進步史。從紡織業,向橡膠輪胎、商業地產園區開發和紅豆杉大健康,以及金融等領域拓展,則是紅豆發揮規模效應和產業協同的做大做強史。
        紅豆的發展最終靠的是企業製度的創新和變革。周海江在中學時代成績優異,高考完全可以考上國內最好的學校,但他毅然選擇位於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大學。在深大,他學到真正的“市場意識”。在80年代中期,在深大讀書的他發現,深大有很多勤工儉學機會,但都必須競爭上崗,甚至還有“競選演說”。深大的這種做派,在全國高校中獨樹一幟。
        於是,1988年進入紅豆之後,周海江推出的第一個改革就是“內部賽馬”。一個隻有20人左右的銷售科,周海江將其一分為二,內部互相競爭。之後,又將襯衫和西服分成一廠二廠,同樣是內部競賽。再之後,周海江又搞了更大範圍的改革,即所有職位都要競爭上崗。“市場經濟的特征就是競爭,不競爭就不是市場經濟。”周海江說。
        有趣的是,這種“內部賽馬”機製似乎是深大畢業的企業家的一種管理習慣。馬化騰是周海江的師弟,而騰訊最受外界推崇的管理模式同樣是“內部賽馬”。比如一款手遊,便可能是好幾個團隊同時開發,最後選擇用戶體驗最好的那一支團隊,而其他人淘汰出局。這種模式盡管殘酷,但也保證了騰訊主要利潤來源—遊戲板塊開發質量的穩定性和持續性。
        紅豆更為關鍵的製度變革之路是股權改革。在90年代初期,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由於股權改革滯後等因素,影響了經營,紅豆也不例外。但另一方麵,完全民營化的阻力也比較大,江蘇和浙江、福建還有廣東等地的氛圍頗有不同。於是,周海江提出“增量擴股”的辦法,即增發部分為紅豆幹部和員工持股,而政府的部分不動。這種兼顧各方、實現共贏的策略立刻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同,紅豆得以順利股改。
        “八方共贏”是周海江經常提到的一個關鍵詞,“八方”即股東、員工、顧客、供方、合作夥伴、政府、環境、社會(社區)八方的利益。各方共贏,這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最直接的體現,也是周海江所創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的內在要求。
        2017年3月24日,凝結周海江30年推動企業製度變革心得和管理實踐經驗的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》一書在北京中央黨校隆重發布。該書以紅豆的變革實踐為案例,闡述了現代企業製度+企業黨建+社會責任“三位一體”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。
        周海江說,“現代企業製度”是中國企業的基礎工程。創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,並非否定始於西方的現代企業製度,而是要克服後者諸如企業過度逐利等先天缺陷。
        此外,“企業黨建”是中國企業的保障係統,從交易費用理論看,可以從多方麵降低企業“內部要素間交易費用”,而且也讓企業和企業家走得更正、更穩、更遠;“社會責任”是中國企業的應負使命,八方共贏、共同富裕,讓企業不斷積累社會資本,對股東而言意味著更加長期的利益。
        在企業發展方向上,周海江未來的目標是把紅豆打造成“千億紅豆”。他說,這一提法對應的是國家“全麵建成小康社會”,而在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,紅豆的目標是瞄準世界五百強,這個目標是長期的。
        9月中旬,錫商銀行獲銀保監會批準成立,彩神v8合計持股30%,為第一大股東。錫商銀行是江蘇省第二家民營銀行,定位於物聯網銀行,將走出一條不同於傳統中小銀行的創新之路。
        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新枝。

 

 

專訪周海江

        周海江,現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,中國企業聯合會、中國企業家協會第九屆理事會副會長,彩神v8黨委書記、董事局主席兼CEO,全國工商聯宣傳教育委員會主任。中共十七大、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,全國工商聯第十一屆副主席。2016年7月被中共中央授予“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”榮譽稱號。2018年10月24日,入選中央統戰部、全國工商聯《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》。

錫商精神,一脈相承

        南風窗: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前的特殊時期,無錫的“工業血脈”也一直在頑強持續,紅豆的前身港下針織廠便是一個例子。這是否和當地的人文環境有關?
        周海江:工業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,人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勢必離不開人文環境的土壤。
        無錫的工商文化源遠流長,自19世紀中葉,無錫的“絲市”“布碼頭”就已聞名遐邇,至20世紀上半葉,無錫迅速崛起了以楊、榮、薛、唐四大家族為龍頭的民族工商業群體,形成了棉紡織業、繅絲業、麵粉業等三大支柱產業。到1937年,無錫的工業產值已經排列在上海、廣州之後,居中國第三位。
        從魚米之鄉到工商業勃興地的巨變,為無錫人帶來的思想衝擊是前所未有的。民族工商業先驅無不投身實業、熱心公益,被後人總結出“敢創人先、堅韌剛毅、崇德厚生、實業報國”的錫商精神,這種精神和情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無錫人。
        在20世紀中葉,除了港下針織廠的例子,還有另外一家社隊企業叫無錫春雷造船廠,它是當地第一家社隊企業。在絕大多數農民剛剛吃飽肚子的時候,這家藉航運而起的社隊企業早早做到了戶均收入千元,家家有電燈、戶戶用拖拉機和人人享受合作醫療。周邊的村落眼看著春雷村辦企業致了富,都摩拳擦掌,大辦社隊企業。
        企業發展離不開本地獨特的文化土壤,紅豆62年的創業曆程,我們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錫商精神對我們的激勵。

走出去與國家形象

        南風窗:在海外,每一家企業、每一位個體都可以說是國家形象的代言。現在,一些後發地區的人民可能將中國人和“暴發戶”聯係在一起。紅豆主導建設的柬埔寨西港特區被稱為“柬埔寨的深圳”,在當地口碑極佳。你們做對了什麽?
        周海江:我認為,西港特區真正踐行了“八方共贏”的理念。首先,推動了經濟發展,讓政府和群眾雙雙受益。2007年,西哈努克省全省隻有18家工廠企業(不算手工類小型企業),2018年達到160家,其中西港特區內的企業占比超過80%,工業產值對西哈努克省的經濟貢獻率已超過50%。
        產業發展,拉動了就業,就能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。目前,僅屬地波雷諾縣就有70%的家庭在特區工作。同時,特區的發展還帶動了周邊商業的發展,依托特區的發展,很多人幹起了服務業,獲得了可觀的收入。
        距離特區最近的一個叫布騰的村子,十年前,村子大部分被樹叢覆蓋,村民主要靠種植農作物和打獵為生,全家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就是一頭牛,約300美元。如今,村民通過在特區工作,每月就能掙回一頭牛。2018年,西哈努克省年人均收入3358美元,躍居柬埔寨全國前茅。
        必須一提的是,西港特區是工業區,但西港特區一開始就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,絕不以犧牲自然環境,影響周邊村民的生活為代價。比如,我們建設了柬埔寨最大的標準汙水處理廠,既解決了園區的汙水問題,還讓當地其他群眾也受益。
        歸根到底,還是要關注人。我們“授人以漁”,增強村民謀生技能。特區搞免費中文教學,還與無錫商院合作培訓員工,目前已有4萬人次接受培訓。同時,還先後資助兩批柬籍學員到中國深造。公益也很重要,彩神v8為西哈努克省捐建了市民公園,還發起成立了柬中友誼公益誌願者聯盟。
        八方共贏,兼顧各方利益,讓當地群眾得到實惠,這就是我們做對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 (譚保羅 《南風窗》2019年第20期  出版時間:2019-09-25) https://www.nfcmag.com/sv/1455.html